光療診斷學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因為它允許在光照開始時進行實時診斷和同時進行原位治療,從而為癌癥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目前人們不斷探索各種診斷成像和治療模式,以構建光療系統(tǒng)。在各種診斷技術中,熒光成像(FLI)具有靈敏度高、響應快、無創(chuàng)性等顯著優(yōu)點,可在現場和時間上直觀顯示,但由于穿透深度不足,其在體內的應用受到嚴重限制。相比之下,光聲成像(PAI)作為另一種光觸發(fā)診斷方案,能夠提供具有非常高成像深度的圖像,并以微觀空間分辨率描繪深部腫瘤輪廓,但缺乏靈敏度。

FLI與PAI的整合將明確有助于通過協(xié)調成像靈敏度、空間分辨率和穿透深度來獲得豐富而精確的腫瘤信息。光療法包括光動力療法(PDT)和光熱療法(PTT),是一種光可控、無創(chuàng)、有效的治療手段,PTT過程中產生的熱信號也可以通過光熱成像系統(tǒng)(PTI)捕獲,從而提供良好的溫度敏感性和實時監(jiān)控的可能性。但是,由于PDT腫瘤微環(huán)境的缺氧性和PTT的熱休克效應,PDT或PTT單獨使用的效率通常是不令人滿意的。

PDT和PTT的合作被認為是突破性的策略,可以克服各自的缺點,實現協(xié)同效應,提高治療效果。例如,PTT可通過提高血流量改善腫瘤組織的供氧,從而促進PDT效應,從而進一步消除PTT中的耐熱腫瘤細胞。因此,巧妙地構建多功能光療系統(tǒng),允許同時進行多模式成像和協(xié)同光療將是至關重要的。

最近,唐本忠院士和深圳大學王東副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發(fā)表了題為“An All‐Round Athlete on the Track of Phototheranostics: Subtly Regula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Radiative and Nonradiative Decays for Multimodal Imaging‐Guided Synergistic Therapy”的通訊,報道了了一種簡單而強大的基于聚集誘導發(fā)射(AIE)活性熒光團的光療法。由于其強大的電子供體-受體相互作用和精細調制分子內運動, 基于AIE熒光團的納米顆粒同時顯示出明亮的近紅外II(NIR–II)熒光發(fā)射、有效的活性氧生成以及在近紅外輻射下的高光熱轉換效率,表明輻射和非輻射能量耗散之間實現了平衡。

此外,NIR-II FLI-PAI-PTI三模成像引導下PDT-PTT協(xié)同治療的空前表現被精確的腫瘤診斷和完全的腫瘤清除結果所證明。因此,這項研究帶來了一個新的見解,以發(fā)展優(yōu)越的多功能光療法用于癌癥治療。

唐本忠院士/王東副教授《AM》:單一AIE分子的全能光療劑,實現FLI‐PAI‐PTI三模成像與PDT–PTT協(xié)同治療

1.?分子設計與性能

通常由于電子帶隙的減小和系間竄越(ISC)過程的加強,電子供體-受體(D–A)相互作用整合到共軛結構生色團中可以顯著促進紅移吸收/發(fā)射和ROS生成。

在因此,他們設計了化合物TI、TSI和TSSI,由1,3-雙(雙氰甲基)吲哚部分(作為受體)、三苯胺(TPA)單元(供體D)和/或噻吩段(D和π橋)組成,顯示出極強的D-A相互作用和不同程度的π-共軛。選擇TPA部分是因為它不僅可以作為強電子供體,而且可以作為分子轉子。

此外,TPA段高度扭曲的構象會延長分子間的距離,即使在聚集態(tài)也會導致相對松散的分子間堆積,這有助于保留部分分子內旋轉,從而有利于納米粒子內部的發(fā)熱。此外,這些化合物的螺旋槳狀扭曲結構還可以通過顯著減少分子間π–π堆積而有效地抑制粒子內聚集體中的熒光猝滅。

另一方面,與分子內旋轉相比,作為另一種高頻分子運動的分子內伸縮振動對外界環(huán)境約束的敏感性較低,對提高產熱極為有利。因此選擇了兩個丙二腈改性二氫化茚作為電子受體,不僅因為它的電子極度缺乏,而且主要考慮到結構中碳氮鍵的劇烈拉伸振動,并且這無疑有利于聚集態(tài)分子內的運動,很有希望作為分子內旋轉的有力補充,以保證納米粒子內PTT-PTI-PAI的良好效率。此外,TSI和TSSI的共軛主鏈中的噻吩段被設計成進一步增強供電子的性質,從而顯著地使吸收/發(fā)射波長紅移。

此外,在TI、TSI和TSSI中逐漸增強的D–A強度也可以顯著提高具有細胞毒性的ROS的產生能力,從而提高PDT的效率。同時,噻吩環(huán)的引入也有望擴大TPA單元與大分子電子受體之間的分子內距離,進一步提高聚集態(tài)分子內旋轉和光熱轉化效率。因此,具有最大D–A強度和聚集態(tài)分子內運動的TSSI化合物將是構建具有NIR–II發(fā)射的多功能光療法的最有希望的候選材料。

唐本忠院士/王東副教授《AM》:單一AIE分子的全能光療劑,實現FLI‐PAI‐PTI三模成像與PDT–PTT協(xié)同治療

圖1 分子結構、納米制造和多功能光療應用的示意圖。A)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包括TI,TSI和TSSI。B) 納米沉淀法制備TSSI納米粒子。C) 說明協(xié)調的光物理過程和TSSI NP在NIR-II FLI-PAI-PTI三模成像引導下的PDT-PTT協(xié)同癌癥治療中的應用。

TI、TSI和TSSI的光學性質。得益于從TI到TSSI的D–A強度的有序增強,這些化合物在固態(tài)中逐漸顯示出620至664 nm的深紅色最大吸收峰。這三種化合物在純CHCl3溶液中都有微弱的發(fā)射,發(fā)射強度隨著混合溶劑中正己烷含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大,表明了它們典型的AIE特性。研究了其在DMSO溶液中的光熱轉化行為,在660nm激光照射5min后,TI、TSI和TSSI的溫度迅速有效地升高,分別在47、54和61°C下達到穩(wěn)定,證明由于溶液中分子的振動運動,激子能量主要通過熱失活途徑耗散。

唐本忠院士/王東副教授《AM》:單一AIE分子的全能光療劑,實現FLI‐PAI‐PTI三模成像與PDT–PTT協(xié)同治療

圖2 TI,TSI,TSSI和相應納米粒子的光物理、光動力和光熱特性。A) 固態(tài)歸一化吸收光譜。B) 相對發(fā)射強度(I/I?0)與己烷分數的關系圖。I?0和I分別是CHCl3和CHCl3/正己烷混合物中熒光強度的峰值。C) 660nm激光輻照下AIEgens(100×10?6M)在DMSO溶液中的光熱轉化行為比較。D)?納米粒子的尺寸分布和E)TEM圖像。F) 這些納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歸一化吸收光譜和G)歸一化發(fā)射光譜。H) 在660nm激光照射下,這些納米粒子(1×10?6M AIEgen)的ROS生成。I)比較這些納米粒子(100×10?6?M AIEgen)在660 nm激光照射下水溶液中的光熱轉換行為。

為了制備生物相容性和分散性良好的AIE納米粒子,疏水性TI、TSI和TSSI通過納米沉淀法直接用兩親性共聚物DSPE-mPEG2000封裝。納米粒子表現出廣泛而強烈的吸收,尤其是TSSI?納米粒子的吸收幾乎覆蓋了整個NIR-I范圍,尾部延伸至1000 nm。近紅外區(qū)的長吸收波長是光療診斷學在體內應用的重要前提之一,因為與紫外或可見光相比,它能深入組織,對組織造成的損傷更小。

研究了AIE納米粒子的ROS生成效率。在TSSI納米粒子存在下,經5min激光照射后,指示劑DCFH的發(fā)射強度達到250倍以上,TSSI納米粒子的ROS產生效率明顯優(yōu)于TI和TSI納米粒子,這可能是由于TSSI的D-A相互作用較強。評估了TI、TSI和TSSI 納米粒子的光熱效應。它們的溶液溫度在近紅外激光照射100秒內迅速升高,TSSI納米粒子的溫度升幅(ΔT≈28°C)高于TI納米粒子(ΔT≈18°C)和TSI納米粒子(ΔT≈24°C)。TSSI納米粒子的光熱轉換效率約為46.0%,高于之前報告的絕大多數光熱劑。

2.?光療應用

TSSI納米粒子對小鼠乳腺癌4T1細胞的體外協(xié)同光療效果。TSSI NP在孵育3小時內大量內化到4T1細胞,并被捕獲到溶酶體中。研究了近紅外激光誘導的TSSI納米粒子對4T1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首先,在黑暗條件下,即使在高濃度下,TSSI NP也未發(fā)現對4T1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LO2和NIH 3T3)的明顯毒性,表明其具有非凡的生物相容性。在NIR照射(660 nm,0.3 W cm?2,5 min)后,TSSI NP對4T1細胞具有超高的抑瘤效果,IC50(導致50%生長抑制的濃度)值低至7.3μg mL?1。這是因為活細胞可以有效地產生ROS,有效促進TSSI NP對4T1細胞的高光毒性。

唐本忠院士/王東副教授《AM》:單一AIE分子的全能光療劑,實現FLI‐PAI‐PTI三模成像與PDT–PTT協(xié)同治療

圖3 TSSI-納米粒子對4T1腫瘤細胞株的細胞內吞及協(xié)同抑瘤作用。A) 用TSSI NP(10μg mL?1?TSSI)孵育3 h后的4T1細胞的CLSM圖像。B)用TSSI NP和TSSI NP孵育24 h后的4T1細胞的細胞活力通過CCK‐8測定(平均值±SD,n=6)。C) 用PBS、PBS(+L,12h后)、TSSI NP和TSSI NP處理13 h(50μg mL?1?TSSI)的4T1細胞的細胞內ROS水平(上排)和活/死細胞染色(下排)。

TSSI納米粒子的三模(NIR‐II FLI‐PAI‐PTI)成像能力。小鼠在給藥TSSI納米粒子(0小時)前用1020nm的長程(LP)濾光片顯示出極微弱的自體熒光。在注射后6h,腫瘤區(qū)域出現強烈的NIR-II熒光信號,表明在EPR效應的驅動下,TSSI-NPs在腫瘤組織中顯著積聚。研究了體內產生光聲(PA)信號的能力。注射前(0h)檢測到微弱的PA信號,隨著時間的推移,腫瘤部位的PA強度明顯增強,在注射后12小時達到穩(wěn)定。因此PAI可以作為NIR-II-FLI的有力補充成像方式。然后在靜脈注射TSSI納米粒子12 h后,用660nm激光對荷瘤小鼠進行體內光熱實驗,用紅外熱像儀實時監(jiān)測過程溫度。2分鐘內近紅外輻射后腫瘤組織的溫度可以上升至50℃左右,這表明PTT應用的巨大潛力。

唐本忠院士/王東副教授《AM》:單一AIE分子的全能光療劑,實現FLI‐PAI‐PTI三模成像與PDT–PTT協(xié)同治療

圖4 通過全身給藥,體內多模式成像引導TSSI納米粒子對4T1荷瘤BALB/c裸鼠的協(xié)同治療效果。A) 給藥TSSI NP后不同監(jiān)測時間腫瘤組織的NIR-II FL圖像(上排)和PA圖像(下排)。B) TSSI納米粒子注射后12小時連續(xù)近紅外輻射期間腫瘤小鼠的熱圖像、加熱溫度(在腫瘤部位)。C) 不同治療方法的荷瘤小鼠腫瘤生長曲線的時間依賴性(n=6,*p<0.001)。D) 不同治療后第15天采集的腫瘤照片。E) 腫瘤組織H&E、TUNEL、CD31染色分析及不同治療后肺組織H&E染色分析。TUNEL和CD31陽性細胞分別被染成紅色和綠色。

評估TSSI納米粒子的體內殺瘤活性。對4T1移植瘤BALB/c裸鼠全身給藥,在此期間只進行一次注射,然后在注射后12小時僅進行一次NIR照射。在治療后的第3天,幾乎所有用TSSI納米粒子加NIR照射的小鼠實體瘤都被消除了。隨后,通過組織學和免疫組化研究進一步分析體內治療機制。近紅外激光誘導的協(xié)同熱療和基于TSSI納米粒子的ROS可導致腫瘤組織廣泛破壞,腫瘤細胞出現明顯異常,空洞多,核固縮明顯。

TSSI納米粒的潛在全身毒性。在治療過程中,每三天測量一次所有治療小鼠的體重,未發(fā)現各組的體重有明顯變化。15天后處死小鼠,采集血液進行血液學和血液生化分析。與生理鹽水組相比,肝功能指標和腎功能指標的血液生化參數均較生理鹽水組高,TSSI 納米粒子給藥組的尿素氮(BUN)似乎正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TSSI?納米粒子沒有明顯的全身副作用。

唐本忠院士/王東副教授《AM》:單一AIE分子的全能光療劑,實現FLI‐PAI‐PTI三模成像與PDT–PTT協(xié)同治療

圖5 TSSI納米粒子體內生物安全性評價。A) 不同處理組小鼠超過15d體重變化,C)給藥后15天小鼠血液生化指標,包括肝功能指標(B)和腎功能指標(C)。D) 不同處理15d后主要器官的H&E染色切片圖像。

亮點小結

綜上所述,作者報告了一種基于單一AIE熒光團的全方位光療劑,可同時實現FLI、PAI、PTI、PDT和PTT。得益于AIE分子豐富的分子內旋轉體和振子、扭曲構象和高D-A強度,基于AIE分子的納米粒子可巧妙地實現輻射和非輻射激發(fā)態(tài)能量耗散之間的平衡,在單次660nm激光照射下表現出顯著的NIR-II熒光信號、極高的ROS產生和46%的光熱轉換效率。體外和體內實驗均表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AIE 納米粒子在NIR‐II FLI‐PAI‐PTI三模成像引導下的PDT–PTT協(xié)同治療中表現良好,只需一次注射和一次照射即可同時精確地成像腫瘤并完全消除腫瘤。與傳統(tǒng)的all-in-one策略相比,基于AIEgen的one-for-all策略在實現多模式功能和最大化光療效果方面更為直接。

 

 

全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3210

相關新聞

微信
微信
電話 QQ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