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萍即髮W一天內連發(fā)兩篇Science

北京時間4月24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同時在線發(fā)表了上??萍即髮W均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免疫化學研究所科研團隊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復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首次揭示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于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研究長文)iHuman研究所科研團隊在肥胖癥藥物靶點研究上獲重要突破,首次解析人源黑皮質素受體4的原子分辨率晶體結構(研究報告)。今年上科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單位分別在《科學》、《自然》、《細胞》上已經發(fā)表6項重要成果后,我校研究人員在人類健康基礎研究領域再添兩項重量級研究成果。

24日上午,學校新聞中心舉行媒體通氣會,校領導,免疫化學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領導、教職員工,科技發(fā)展處負責人等出席會議,就兩項成果作了情況介紹。校黨委書記李儒新院士就學校堅持依托浦東張江、科教深度融合辦學情況作了介紹。

上??萍即髮W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團隊經過長達六年的攻堅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解析了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復合體EmbA-EmbB和EmbC-EmbC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了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于該靶點的分子機制。此項研究是自乙胺丁醇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首次從分子水平上破解這一抗結核“傳統(tǒng)老藥”的抑菌機制,為解決結核病耐藥問題、研發(fā)新型抗結核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上科大訪問學者、南開大學張璐博士、上科大饒子和組博士研究生趙耀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上科大特聘教授饒子和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Gurdyal S. Besra教授、上科大副研究員李俊、助理教授王權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上海科技大學一天內連發(fā)兩篇Science

上??萍即髮W一天內連發(fā)兩篇Science
(左)EmbA-EmbB-AcpM2與乙胺丁醇復合物結構;(右)EmbC2-AcpM2與乙胺丁醇復合物結構

 

本項工作的完成標志著饒子和團隊通過多年努力,基本攻克了結核病關鍵藥靶領域已知僅剩的幾大戰(zhàn)略高地。目前,研究團隊正充分利用上海科技大學和張江生物醫(yī)藥產業(yè)基地的優(yōu)勢,全力推動抗結核新藥的研發(fā),加快基礎研究成果的轉化。

上??萍即髮W一天內連發(fā)兩篇Science
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課題組成員合影(從左到右:李俊、趙耀、饒子和、張璐、王權)

上??萍即髮WiHuman研究所在肥胖癥藥物靶點研究上獲重要突破,首次解析人源黑皮質素受體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與環(huán)形多肽配體SHU9119復合物2.8埃分辨率的晶體結構。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功能性Ca2+與GPCR的結合模式,發(fā)現(xiàn)Ca2+有助于穩(wěn)定受體-候選藥物復合物,并使內源性激動劑α-黑素細胞刺激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α-MSH)的親和力和效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上科大Stevens課題組博士研究生于靜為文章的第一作者,iHuman研究所創(chuàng)始所長Raymond C. Stevens和密歇根大學Roger D. Cone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上??萍即髮W一天內連發(fā)兩篇Science

上海科技大學一天內連發(fā)兩篇Science

肥胖癥藥物靶點——人源黑皮質素受體4(本圖由Yekaterina?Kadyshevskaya設計繪制)

上??萍即髮W一天內連發(fā)兩篇Science

文章作者:Raymond C. Stevens、于靜、趙素文

研究表明某些MC4R帶有基因突變的個體會患早發(fā)性肥胖癥,針對MC4R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及藥物研發(fā)一直充滿挑戰(zhàn)。該成果對于開發(fā)針對此受體的肥胖癥藥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次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同時發(fā)表,使今年以來上科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單位分別在《科學》、《自然》、《細胞》發(fā)表的人類健康基礎研究領域重要成果達到8篇。這是上科大建校六年多來厚積薄發(fā)、開拓創(chuàng)新的結晶,也是上科大與國家和區(qū)域的戰(zhàn)略布局與發(fā)展密不可分,堅持依托浦東、融入張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成果體現(xiàn)。

201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在浦東張江這片科技創(chuàng)新涌動的熱土上,共同舉辦和建設了上海科技大學。上科大的發(fā)展得益于深度參與上??苿?chuàng)中心建設,得益于全面融入浦東開發(fā)開放和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還得益于科教融合的辦學理念與創(chuàng)新優(yōu)勢。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了一大批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大項目、設施和高校、研究所,匯聚了生物醫(y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高科技產業(yè),也吸引了大批高層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從而使張江作為中國創(chuàng)新濃度最高的區(qū)域,充滿著創(chuàng)新激情和活力。

作為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大任務,2016年、2018年上科大與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團隊緊密合作,先后承擔了活細胞成像、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及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新建設施將與已有的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上海)設施等一起,成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物質、能源等多領域的尖端研究平臺集群。近期,學校在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在基于結構生物學的新藥研發(fā)方面競相涌現(xiàn)的高水平成果也得益于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強有力支撐。

上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免疫化學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三家生命科學單位組成“上科大生命復合體”。2016年以來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科學》、《自然》、《細胞》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各發(fā)表了5篇,共計15篇重要研究成果,其中9篇聚焦于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PCR,目前市場上超過30%的在售藥物都以GPCR為靶點)結構功能研究,3篇聚焦于結核病新型藥靶機制研究。這些成果已形成一系列有體系、高水平的連續(xù)突破,張江已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GPCR研究高地,并正在打造國際結核病機制與抗結核新藥研究高地。

我校六年多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離不開“三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小規(guī)模、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和上海重大戰(zhàn)略需求,完善學科和科研布局,在生命科學、物質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開展前沿性和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二是始終堅持科教融合辦學,緊緊依托中科院的國家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力量和上??苿?chuàng)中心建設,建立起與中科院各研究所聯(lián)合科技攻關、平臺共建共享、學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以及專家互聘等深度合作機制,讓上科大在短短六年多時間里實現(xiàn)高起點、跨越式地發(fā)展。三是始終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規(guī)律的現(xiàn)代大學治理體系。特別是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上科大從建校開始,就堅持不唯“帽子”、不唯名氣,打破論資排輩,建立起自己的聘任制度、晉升制度、考核制度,給年輕教師以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機會、充分的條件、充分激勵,讓青年人才華和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文章鏈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22/science.aba910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9/428

相關新聞

微信
微信
電話 QQ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