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多孔納米碳組件的 3D 微結構、孔模態(tài)和化學功能的工程化新方法是開發(fā)下一代功能性氣凝膠和膜材料的關鍵。最近,利茲大學Robert Menzel教授團隊通過碳納米管(CNT)的界面驅動組裝用來制造具有高度受控內部結構的結構定向氣凝膠,由偽單層CNT微籠組成。CNT Pickering 乳液能夠在根本不同的長度尺度上進行工程設計,從而分別通過 CNT 類型、CNT 數(shù)密度和過程能量來分離和單獨控制微孔率、中孔率和大孔率。
此外,金屬納米催化劑(Cu、Pd 和 Ru)通過優(yōu)雅的升華和沖擊分解方法嵌入到結構中;介紹了第一種方法,該方法可以使復雜的預先設計的氣凝膠通過體積功能化而不會發(fā)生微觀結構降解。在制藥重要的酰胺化反應中探索了催化結構 – 功能關系;提供有關工程框架如何增強催化劑活性的見解。一系列先進的斷層掃描、光譜和顯微技術揭示了 CNT 構件的復雜 3D 組裝及其對增強型納米催化劑功能特性的影響。這些進展為以可控方式獨立調節(jié)功能氣凝膠材料的結構和化學奠定了基礎,用于各種應用,包括能量轉換和存儲、智能電子產品和(電)催化。相關論文以題為Engineering of Microcage Carbon Nanotube Architectures with Decoupled Multimodal Porosity and Amplified Catalytic Performance發(fā)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主圖導讀】
示意圖1 具有微籠內部結構的均勻獨立式納米管氣凝膠的乳液模板化制造 (O/W)。甲苯液滴模板形成納米管微籠。乳液模板化的納米管通過單向冷凍、冷凍干燥和熱還原鎖定到位。交聯(lián)的 CNT 氣凝膠表現(xiàn)出由 CNT 內腔(微孔率)、CNT 數(shù)密度(中孔率)和液滴尺寸(大孔率)的選擇控制的解耦多峰孔隙率。
圖1 乳液模板化 DWCNT 和 MWCNT 氣凝膠的可調微籠內部結構。A) DWCNT 氣凝膠內部微籠結構的低倍 SEM 圖像。B、C) 單個 DWCNT 微籠的更高放大倍數(shù) SEM 圖像,顯示出相互連接的單層納米管。D、E) 微籠壁中交織的 DWCNT 的 TEM 明場圖像。F-J) 通過模板控制 (F) 實現(xiàn)工程大孔隙率,從而產生:大 (35 μm) (G,I) 和小 (3 μm) (H,J) 微籠,具體取決于乳化能量輸入。
圖2 通過保留結構的氣相功能化方法,用“裸”金屬 Cu-CuO 核殼 NPs(Cu@CNT 氣凝膠)裝飾 CNT 氣凝膠。A)典型的揮發(fā)性金屬絡合物前體(Cu(acac)2)升華-沉積到納米管氣凝膠框架上,然后熱沖擊前體分解成Cu-CuO核-殼NPs的示意圖。B) 同步輻射源 X 射線吸收光譜和 C) Cu@DWCNT 氣凝膠的 X 射線光電子能譜揭示了金屬 Cu-CuO NPs 組成的理化信息。D) SEM 背散射電子模式 (BSE)。E,F) 明場 TEM 和 G) Cu@DWCNT 氣凝膠的 STEM-EDX 圖像顯示了氣凝膠微觀結構的結構保存,Cu-CuO NP 分布。
圖3 用 Pd 和 Ru NPs 裝飾的乳液模板納米管氣凝膠。A) SEM (BSE 模式) 和 B) Pd@DWCNT 氣凝膠的 SEM-EDX 元素映射。C) 低倍率明場 TEM 和 D) HR-TEM 顯示 FCC 晶相中的平均 Pd NP 尺寸為 11 ± 2 nm。同樣,E,F) Ru@DWCNT 氣凝膠的 SEM-BSE 和 SEM-EDX 元素映射。G、H) 在 HCP 晶相中的平均 Ru NP 尺寸為 3 ± 2 nm,通過 TEM 確定。
圖4 Cu@MWCNT 氣凝膠的高級斷層掃描表征。左)典型納米管微籠的 X 射線 3D 和電子 2D (SEM) 圖像的比較。中)X 射線納米斷層掃描正切片的高分辨率 3D 重建,揭示了高度均勻的微籠,而沒有大的 Cu-CuO NPs。右)通過三個不同的正交平面對典型微籠進行多維分析,重申納米管在乳液模板中采用的高度球形。
圖5 用Cu-CuO核-殼納米粒子修飾的乳液模板CNT氣凝膠的催化性能和溶劑誘導的收縮-膨脹循環(huán)。A)氧化酰胺化模型反應中產物形成演變的比較,由負載在不同CNT粉末和氣凝膠上的Cu-CuO催化劑誘導(Cu負載≈8wt%),揭示了在CNT氣凝膠載體上Cu-CuO催化劑的增強性能 .B) 與不同 Cu@CNT 催化劑的未反應起始材料和副產物相比,基于形成的所需產物比例的選擇性,突出了 Cu@DWCNT 氣凝膠的優(yōu)異催化活性。C)Cu@DWCNT 氣凝膠在干燥和加入乙腈后的收縮-膨脹循環(huán)(重復 20 次)。